10月9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贵州科学院联合资助,昆明动物研究所和贵州省分析测试院共同承担的院地合作项目“DNA条形码技术在肉制品鉴别中的应用”项目启动会在昆明动物所举行。
该项目是中科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要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员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设立的。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近些年日益猖獗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也阻碍了全民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步伐。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上指出,我国要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在林林总总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的来源造假是其中重要的一类,例如201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马肉风波”,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假鱼翅”事件等。然而,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偏重于理化指标,无法从本质上对食品和食材的来源进行准确甄别。本项目以DNA条形码技术为基础,依托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条形码南方中心和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的研发力量,开发一套集遗传资源库与标准样品集、标准DNA条形码文库、肉类通用PCR体系与试剂盒、云计算鉴定平台和预警模块的肉制品来源鉴定技术流程,并探索地方(行业)标准的起草、市场推广和集成示范,以期提升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自律机构的检测水平和执法能力,为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食品保驾护航。
项目设置两个课题,课题一集中于高通量标准实验流程的建立和优化,由昆明动物所承担。课题二目标是集合“食品安全云”的建设,建立DNA条形码检测模块,实现预警和市场推广,由贵州省分析测试院承担。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