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肉品加工专业委员工作亮点
1.国内外交流
1)
2)本会名誉会长周光宏教授参加了在土耳其召开的第59届国际肉类科技大会,会议期间,周光宏教授作为副主编参加了《Meat Science》编委会会议,从会上获悉,周光宏教授等撰写的论文“Preservation technologies for fresh meat – A review”和张万刚教授等撰写的论文“Improving functional value of meat products”下载量连续一年位居《Meat Science》前列,当年下载量分别位居该期刊的第一位和第四位。
3)本会会长徐幸莲教授与常务理事彭增起教授、孔保华教授、张春晖博士等参加了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年会暨食品科技展览会。本会理事还参加了UNECE猪肉标准修订研讨会(波兰)、第22届UNECE肉类标准化委员会会议(日内瓦)等国际会议。
4)邀请墨尔本大学Richard Roush教授一行访问国家肉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期间,墨尔本大学农业与食品系主任Frank Dunshea教授为研究生做了题为《pathways for delivering consistently high quality pork》的报告;10月-11月,邀请澳大利亚联邦科工委Ron Tume教授到国家肉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农业大学讲学,做了“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Australia”及“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assessment off beef marbling”等学术报告,并协助指导研究生多名。
2.积极与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结合,科研成果卓著
肉品加工专业委员会的很多理事及会员受农业部生猪、肉鸡、肉牛牦牛、肉羊、兔产业技术体系资助,并在相应体系担任加工与质量控制研究室主任或岗位科学家。肉品加工专业委员会是猪、牛、羊、禽、兔肉加工研究领域进行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各分领域的某一成果对促进整个肉品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应用” 成果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周光宏教授,系统研究了冷却肉嫩度、保水性、色泽及腐败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国际上首次发现低压电刺激加速宰后能量代谢酶的去磷酸化;明确了微摩尔钙激活酶和细胞凋亡酶与肌肉嫩化的关系;发现了宰后pH值的快速下降和磷脂酶A2活性的提高,使细胞膜功能弱化,导致冷却肉汁液流失;明确了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是稳定冷却肉色泽的关键因子;明确了屠宰加工与冷却肉贮藏过程中腐败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和变化规律;结合食用品质分析和危害控制关键点分析,确定了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点,形成了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理论基础,发明了高效间歇式雾化喷淋冷却工艺技术,使胴体冷却干耗显著下降;研发了乳酸喷淋减菌工艺,结合多栅栏减菌技术,使胴体表面初始总菌数明显降低;研发了热缩真空包装方法、高氧气调包装方法、冷链不间断技术,使冷却猪肉和牛肉货架期分别延长至24天和45天;通过异质肉综合控制技术,使PSE肉发生率由20%下降到10%以下。通过宰后低压电刺激使牛肉嫩度显著提高,研发出我国第一个肉品质量分级技术。首创了用于我国冷却肉加工的高效雾化喷淋装置,实现了雾化喷淋的气雾喷淋压力、流量、喷淋角等参数的智能化控制。研制出托腹三点式电击晕机、冷凝式蒸汽烫毛隧道机和隧道式连续猪胴体打毛机等关键屠宰装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出连续式盒装气调保鲜包装机、时间温度指示卡和冷链不间断装置,有效控制了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了货架期;研发出牛肉品质智能分级仪,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获发明专利7项,其他知识产权13项,制定标准16项,发表SCI论文31篇,技术和装备在30多家企业得到转化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长徐幸莲教授,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三重PCR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三种待检目的菌在不同食品介质中的检出限均可达101CFU/ml,抗干扰性强,适用于禽肉及其制品的日常微生物安全监测;研究了鲜调理肉品贮藏和流通过程的冷链不间断技术。重点研究冷藏车内温度、运输距离和时间、装卸速度等参数对生鲜畜禽肉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研发运输过程中温度监控、预报预警、货架期预测和反馈调节系统。同时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我会肉品加工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欣教授,对冷却牛肉不同包装方式下肉色及肉色稳定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形成有机酸对单增李斯特菌诱导性耐酸反应影响的研究报告和DFD牛肉与正常肉品质差异分析及色泽变化机理报告,得出了我国育肥牛最佳吊挂方式及最佳成熟时间,在《Meat Science》和《Food Control》发表论文多篇,申请专利多项。肉牛牦牛产业的岗位科学家彭增起教授和余群力教授2013年也成果丰硕,分别发表论文14篇和29篇。
肉羊体系
同时结合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生猪、肉鸡、肉牛、肉羊和肉兔体系岗位科学家及其团队成员先后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现场咨询交流和培训超过10000人次,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生产实际问题。并建立了肉牛屠宰企业基本信息库,建立2013年国内外生猪、肉鸡、肉牛、肉羊、肉兔屠宰加工及品质控制论文库,建立全国各加工领域产业科技项目数据库和加工业从事研发的人员数据库及加工产业技术研发机构信息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对整个肉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
3.积极参与行业其他重大科研与发展项目
1) 2013年学会依托“国家肉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养殖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研究课题,参与撰写了《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目前已经出版。牵头撰写分报告《畜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研究报告》,在报告中论述了我国养殖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借鉴以及我国养殖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参与了中国工程院“新型培育产业战略研究”、农业部农业产业体系战略研究等国家级咨询报告的撰写,为国家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2)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了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进展交流会、现代肉品加工技术丛书编写审校会、江苏省食品学科院长联谊会等6次,即时掌握项目实施动态,确保项目进展顺利。由周光宏教授主编,我会肉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多位理事参编的《肉品加工技术丛书》系统归纳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肉类加工技术的最新成果,旨在为从事肉品加工的科研、教学、技术人员提供标准、规范、准确、实用、通俗易懂的肉品加工技术与知识。丛书共11本,分冷却肉系列(猪肉、牛肉、羊肉、禽肉)、肉制品系列(低温肉制品、腌腊肉制品、发酵肉制品、调理肉制品)、肉制品添加剂、肉品机械,该丛书于2013年底出版。
4、新增平台建设
1)我会会长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
2)肉类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营养学创新引智基地获“111计划”立项
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4年度建设项目立项通知”,我会周光宏教授申报的2014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肉类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营养学创新引智基地”项目通过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予以立项。
“肉类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营养学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包括了肉品食用品质变化基础与应用、肉品微生物安全基础与应用、肉类食品营养学基础与应用、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应用等四个研究方向。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计划聘请荷兰、德国、美国、瑞典、爱尔兰等国家的十多位学术大师或学术骨干来我国开展紧密的合作,旨在推动该学科的研究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培养出多名国际一流科学家和一批优秀的研究生,为我国肉类食品的安全供给和品质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二、2014年工作计划
1.紧紧围绕国家的需求、产业的需求,积极投身解决行业发展所需要的重大核心技术,加强广泛的团结和协作,积极承担行业领域的大课题、大项目,走在行业科技发展的前列,引领行业科技发展。
2.组织筹备“第十二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会议将在长春举行。
3.继续与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紧密结合,加强生猪、鸡肉、肉牛牦牛、肉羊和肉兔产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发展。
4.努力做好分会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发展工作。
5.加强国际交流,邀请国外肉品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华讲学,进一步提高学会会员的整体科研素质和肉品加工产业技术人员科研水平。
6.积极配合好研究会秘书处工作。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